高高瘦瘦的個子,長長的頭發隨意地綰在腦后,堅挺的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看到萬鎰銘,你的腦海中大概會蹦出這么個詞:藝術范兒!沒錯,他就是個充滿藝術細胞的男孩。從小學到中學,他組建樂隊、創立音樂社、指揮合唱團。不僅如此,他還會彈鋼琴、彈馬林巴,甚至會創作歌曲!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為音樂癡狂的男孩,學習上竟也毫不遜色。如今,他的手上不止有琴槌、指揮棒,還有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和曼徹斯特大學的預錄取通知書。

『從此處跌倒
在別處爬起』
初三時,多才多藝的鎰銘以藝體生的身份參加成都的藝體生考試。他一直希望能進當地最好的高中,因為他想去那個高中的樂團。這個樂團里,有被鎰銘稱之為“師祖”的小學所在樂團的指揮老師的老師,四川音樂學院音教系的教授。然而,在他的藝術成績高于后一名考生二十多分的情況下,他還是被莫名其妙地“擠”下去了,最終只被一個很普通的高中錄取。對于這樣的結果,鎰銘很失落,“高考基本沒戲了!如果上了最好的那個高中,那么我大概就會專心搞高考了吧!”與理想高中失之交臂的鎰銘,隨即決定出國留學,通過學習A-Level考更好的大學。在他看來,國外的教育資源更好,而且他喜歡和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交流,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

2015年7月,鎰銘來到培諾教育成都中心,開始A-Level的學習。而他,其實就是培諾學子蔣宇豪的表弟。在成都中心老師的幫助下,經過一年半的學習,原本“高考沒戲”的鎰銘拿到了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數學管理與金融專業(2016年世界QS排行榜世界排名第19)、曼徹斯特大學數學與金融專業(2016年世界QS排行榜世界排名第33)的預錄取通知書。
『先腳踏實地
再仰望星空』
從小學開始,鎰銘就是樂團里的成員;初中時,學校里的合唱比賽,他去當指揮;高中時,他創立起自己的音樂社,上半學期是合唱團,下半學期又變成了小型的管弦樂團。如此熱愛音樂的鎰銘,為什么沒有去讀音樂專業,而是選擇了金融專業?對于這個問題,鎰銘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我完全可以社團搞音樂啊,沒必要讀專業,有興趣的話我還可以去找幾位德高望重的前輩請教學習,這樣不是更好?就像俄國的五人強力集團一樣,一個專業的帶著幾個業余的,寫的曲子照樣名傳千古。”把興趣當專業,或許會有壓力,把興趣當玩樂,反而會更有趣。

談起夢想,鎰銘袒露了自己真實而獨特的想法,“大概想做個老板吧,希望能創辦或者贊助一個樂團,等哪天不為錢而愁時就天天寫曲子。”這樣的想法,是現實的,也是浪漫的。先依靠自己的學識獲得一定的經濟基礎,再“無所顧忌”地去“玩音樂”。據成都中心的向老師說,鎰銘雖然只有十六七歲的年紀,但他卻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男子漢。所以可以想象,將來有一天,鎰銘會帶著自己的樂隊,闖出一番天地。但在此之前,他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學習,跨越每一道可能遇到的障礙,最終走進自己心儀的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在了解了鎰銘的經歷和想法后,小編突然想到一句話:不想當世界名校金融生的鋼琴師不是好指揮家。他有著與眾不同的音樂才華,但他卻以學金融的方式成就自己的音樂夢想,頗有些“曲線救國”的意味。曾經,他與理想的高中擦肩而過,轉身就在培諾找到了新的渴求,并成功獲得世界名校的青睞。在他身上,你會看到這樣的特質:靈活、樂觀、熱情、敢想敢做。實現夢想的路不止一條,只要勇于嘗試,你就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