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開學季了,相信有些新的考生還在為了挑選目標院校而發愁,不知道自己的成績到底上哪一所大學才是最優選擇。與之相對的是,許多優秀的海外高校,因為缺少宣傳,而鮮為人知,導致報考的海外留學生稀少。所以,為了讓大家在選擇報考學校之前,對各大高校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也為了讓優秀的高校能夠被更多人知道,小諾本著對大家負責,對教育負責的精神,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會專門為大家做一個海外名校介紹專題。今天第一期為大家介紹久負盛名的牛津詞典的誕生地——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簡稱“牛津”(Oxford),位于英國牛津,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采用書院聯邦制。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并稱“牛劍”,并且與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同屬“G5超級精英大學”。牛津大學為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該校涌現出了一批引領時代的科學巨匠,培養了大量開創紀元的藝術大師以及國家元首,其中包括27位英國首相以及數十位世界各國元首、政商界領袖。牛津大學在數學、物理、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截止至2019年3月,牛津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69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九)、3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二十)以及6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九)。
除了上面說到的這些,牛津大學到底牛在哪兒,到底是什么使其在世界高校之林中屹立百年不倒呢?
牛津大學校園中的建筑:莊重、古老、美輪美奐。這些建筑古老外形的里面,卻是人性、舒適的現代化室內環境。104個圖書館、100余個書店、博物館、藝術畫廊、花園、運動場所,還有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園,這一切都不能不讓人稱贊:“真牛!”
這些建筑有如凝固的音樂譜寫并記錄著牛津的悠久歷史和牛津人無窮的智慧,它們是如此的光芒四射,也是如此的典雅和和藹可親。
牛津的每個場合都充滿了儀式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考試院。考試院是一個單獨的建筑,其空間非常寬闊,從里到外都十分肅穆莊重。
考卷用一枚銅環扣住。在這些儀式化的氛圍中,對學術的崇尚之感、對知識的尊敬之心油然而生,而這些儀式也體現著牛津的精神文化:追求自由、思考、卓越的人生態度,追求品質和高雅的生活方式。這種特別的校園文化彌漫在牛津大學千年歷史時空里,流淌在牛津精英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滲透在古老校園的各個角落,凝固在牛津學生的腦海深處。
在牛津,無論七八十歲的老教授,還是二十多歲的年輕教授,沒有一個不是所在領域最頂尖的學者。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里,從文獻學術史的掌握,到前沿問題的精通和創見,再到課堂的組織,無不令人印象深刻。他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定神閑的寧靜和自信是那么自然。有人說:“牛津老師身上的那種氣質好像是經歷古樸滄桑的歷史文化而出,他們不浮華,不喧囂,充分展現出安身、安心、安神,充滿寧靜感的風采。”
跟國內科研的起點是課題中標,終點是結題不一樣,在牛津,科研起點是研究,終點是解決重大現實問題。牛津的ISIS公司,就是為這個使命而開辦的。它目前是全球最佳的技術轉化典范,面向全球一年有1.18億的營業額,有100多家新創公司,能吸引50多個億的投資。它的運轉方式是利用牛津的智庫資源、研究成果資源,孵化新創業公司,進行技術轉化;同時用智庫資源進行技術咨詢;還用俱樂部的形式進行商業中介的活動,收取會員費;同時它還與研究者、學院、學校進行合理的分級提層,持續推進,同時吸引學生參加。

在牛津課堂上,老師是不講知識和概念的。教授在課堂上主要是對課程拉框架、搭體系,提點前沿觀點及研究情況,并推動學生進行發散性深思。同時,導師會一對一進行指導,以啟發學生思辨。
牛津學生在課前就必須閱讀一大堆教授開給他們的書單,當教授講課時便默認你已看完所有的書籍和論文,他會在那個基礎上下開始講課,梳理知識體系,講授最前沿的觀點和思想,討論其中的問題并讓學生發表意見。如果學生沒有讀完書籍,那么上課時可能完全懵掉。
牛津教學的最大特點是Tutorial System(導師制)。每個學生會被分配兩個tutor:其中一個tutor負責學生的生活問題,是生活導師;另外一個tutor負責學生的學術問題,是學術導師。
學生的學術導師由研究人員擔任,他們多為品學俱佳的學者,在一定的領域卓有建樹。導師制要求學生每周與導師見一次面,將自己一周內研究和撰寫的論文向導師宣讀。
與導師單獨見面,宣讀一周內研究和撰寫的論文時,導師要評論,要提問,如果論文質量不行,答辯不好,要影響成績、影響畢業。一周一次,周復一周。
那么這么牛的牛津到底要怎樣才能進呢?
入學至牛津大學須同時獲得大學系所及學院入學的同意。牛津初步錄取的學生在年底要在牛津的學院進行考試。考試一般是三天,包括筆試和幾次面試(口試)。這次通過的學生可以拿到有條件錄取,條件即學生在第二年的中學畢業考試成績。一般要求是三門主課,至少兩門A*,一門A。但對于比較冷的專業或非常想要的學生,可能也會稍微降低。收到這個錄取的學子們如果在次年6月會考中拿到所需的成績,則可以在假期后準備入學了。1.A-Level課程:3門A-Level,分數要求分布在AAA-A*A*A之間,視課程不同而不同。2.IB課程:要求總分38-40分以上,高水準課程(Higher Level)要求6-7分以上。3.SAT/ACT+AP課程,共有多種組合方式可以申請,在此就不展開說明。4.國內先讀大一,而后以高中成績+高考成績+大一成績申請。
而在培諾,我們比較推崇的則是通過A-Level的考試成績來申請牛津大學的入學資格。基于多年的教學經驗,培諾已經打造出了一套專屬的培養策略,且成果豐富,僅看近三年的數據,2016-2017年錄取10人,2017-2018年錄取8人,而今年,截止目前,已有11人收到了牛津的預錄通知。對于在中國每年僅提供近百個錄取名額的牛津大學來說,培諾所取得的,已經是絕佳的好成績了。許多國內學子,在培諾完成了自己的牛津夢。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對牛津一定有了更深層的了解,也希望把牛津當作目標院校的小伙伴,努力拼搏,完成自己的牛津夢。
說完牛津,就不得不提它幾百年的歡喜冤家——劍橋大學了,他們水火不容,互相嘲笑和挖苦,文學巨匠王爾德更是表示:“劍橋是牛津最好的預備班”。但他們又是外界眼中的最好CP,被廣大學子們并稱為“牛劍”。所以下期名校特輯,我們就來說說劍橋的那些事。記得持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