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學,2023年9月入讀英國倫敦大學學院(2025QS世界大學排行榜第九名)地球科學專業古生物方向,通過一年的持續努力和執著追求,王同學奇跡般地實現了由數理學院MAPS轉入生命科學學院LIF的生物專業動物學方向的夢想。
作為培諾教育的學生,王同學用文字跟學弟學妹們分享了令人無限憧憬的在UCL的大學生活,以及對動物學方向的瘋狂熱愛。洋洋灑灑的3000多字,我們可以看到一位留學生在國外的日常、對大學學習生活的規劃和成長、以及對即將走出國門的孩子們的激勵和指引。
以下內容全文授權
7月4日北京時間下午5:00,郵箱彈出提示音,略帶忐忑的點開成績單,近乎狂喜的在辦公室發泄了一波后癱坐在椅子上,優異的成績為我的大一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思緒不禁飄回到一切的開始。2023年9月22日,帶著對一切未知的期待,一架波音772客機把我帶到了那片陌生的土地—英國倫敦。在最后的降落階段,透過舷窗看到昏黃的天空以及越來越近的城市,是黃昏還是清晨?不禁有些恍惚,也許都是。
經過海關漫長的等待后,我與網上結識的同專業好友見面,一同打車前往了宿舍。下車時已是凌晨一點,背著包拖著兩個沉重的箱子,生理上又累又冷,精神上銳利依舊。在宿舍工作人員溫暖周到的幫助下,我們順利入住了Frances Gardner House,一個環境優美典雅,內飾簡約溫馨,服務周到及時的UCL宿舍。環視,心中甚喜,一按開關, “啪”,燈不亮(后續宿舍很快修好了,贊!)。我也不想再去麻煩門衛大爺換個宿舍了,就這樣吧,10月1日凌晨4:00,也沒法收拾,索性直接往床上一躺,睡嘍。這便是我在倫敦的第一天,有些草率,但這絲毫不影響后續每一天的精彩!
從何說起呢?俗套些吧,先說外在,首先就是UCL的校園了,它是分散式的,并不像常見的大學有著一個完整的封閉式校園,各個部門的教學樓散落四周。其標志性的主圖書館也沒有那么宏偉,面前的草坪很小,讓腦中自動補全圖片中“遼闊青青草原”的我略微失望,但在這寸土寸金的地兒倒也不奇怪。你會在校園內不同教學樓的各個教室上課,它們或大或小,或復古或現代化,風格迥異,讓你有開盲盒一般的快樂。(悄聲:請別忘了支線任務,多多對學校進行探索)。
但我還是想說UCL很美,尤其是地球科學系的教學樓Kathleen Lonsdale Building,一棟始建于1915年,2018年翻新后由著名的紀錄片主持人大衛愛登堡爵士揭牌的典雅大氣的建筑。地理位置上,Bloomsbury校區位于倫敦市中心,毗鄰大英博物館和圖書館,也離國王十字車站很近,交通便捷。
雖然空閑時間不多,但我也去看了賽馬、足球以及校園附近大大小小的公園。喜歡動物的朋友們有福了,在這里,你可以盡情觀察原鴿、渡鴉、銀鷗、北美紅松鼠以及各種鳥類的行為學。
在新生周,你會發現學校的社團活動是如此豐富。300余個社團包含滑翔機,足球,馬術,觀鳥,烘焙,哈利波特等小眾品類,總會有你喜歡的。你也可以親自競選學生會或者各個社團的官員進行更深入的參與。大一從各種方面來說都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要勇于嘗試。此外校內其他活動也很豐富,各種講座,舞會,賽事,聚餐(期末甚至可以擼貓擼狗擼羊駝),UCL確實是一所很注重學生福祉的大學。額,除了食堂,賣的比外面還貴且味道平庸,我的評價是不如3.5磅套餐。
在這里,我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一起上課,一起聚餐,一起度過每一個發瘋的趕due日和考試周,相互督促,共同成長。考完試的那一晚聚餐后我們突發奇想半夜十二點從宿舍淋著雨徒步前往泰晤士河,真是令人難忘。(PS:我挺會燒飯的,總是一個人操辦一桌子菜)。
咳咳,那么重中之重當然是學習。在UCL這一年,受益匪淺,我可以為我所經歷的綜合教學質量打9/10分(只涉及生物專業和地球科學專業)。來這里,我想你不會失望。老師們也許教學風格各異,但都幽默風趣,平易近人。任意一門課的老師都有可能是前沿領域的專家學者,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甚至諾獎得主。就比如我的Personal tutor,一位六十歲的構造地質學領域的超級大佬,在每次meeting的時候依然一點架子都沒有的和我們聊生活的小細節,比如倫敦地鐵關了導致他在辦公室睡了一晚沒洗澡覺得自己有點臭這件事。還比如一位利物浦球迷的教學主管以及另一位自稱“傻瓜”的教學主管。你的助教們是各專業的在讀博士生,也都是藏龍臥虎,身懷絕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課程本身的設置自由度很高,不論你想走哪個方向,總有一套適合培養你所需知識技能的選課表。除了常規的lecture,你的課程形式還包括了practical,去實驗室或者博物館,沒錯,我們UCL有自己的博物館,格蘭特動物博物館;computational practical,去機房;tutorial,一個助教帶幾名學生的小班制。但是,你的課堂不只局限校內,是的,fieldtrip!我們去自然歷史博物館,去多塞特郡,將來還會去湖區,西班牙,以及東非肯尼亞,對于一名生物專業或者地球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還有什么比大自然這個開放課堂更好呢?
你的作業形式包括選擇題,論文,實驗報告,小組合作展示等等,能夠充分鍛煉培養一名學者所需的能力。9/10,扣掉的那一分是為了提醒大家這里的學習生活并不總是輕松愉快的,課業無比繁重,學習壓力很大,比如你會需要在幾千人的大考場里兩小時線下手寫兩篇1500字論文需要列參考文獻且是閉卷這件事。不過別擔心,相信你們可以的。
好了,大致介紹完我的學習生活,還有重要的經驗要和大家分享。那就是在考試成績出來后,我耗時六個月的轉專業終于完成了。從數理學院MAPS的地球科學專業古生物方向轉入生命科學學院LIF的生物專業動物學方向,難度巨大的跨學院Faculty級別的轉專業。
早在入學前我就了解過轉專業的事情,然而從學校給的標準上來說,這困難到幾乎不可能,兩個專業的要求相差太多,也不知道該聯系誰,索性就算了,畢竟古生物專業也有一半課是和生物重合的。然而,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我依然割舍不下對現生動物的興趣與熱情,如果讀古生物專業那么我只能研究古生物,但如果我轉到動物學專業,我既可以選擇古生物也可以選擇動物學(動物學是一門綜合的生物學分支科學,包含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等這些古生物不常涉及的領域)。
這個時候正是一月份,第二學期開學不久,按照學校官網已經過了轉專業的時間,大一轉專業只能在第一學期開學沒幾周時。但我想著也許轉專業這件事還是目標部門的主觀性更大一些,并且我的成績很優秀,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向生物部門的教學主管發去了轉專業的意愿郵件。動之以情,將自己轉專業的合理原有娓娓道出,曉之以理,闡述了有一半重合課程等優勢。
幾十分鐘后,我收到了教學主管的回復,由于巨大的課程重合度,他并不反對這個想法,但需要看看我的成績。我將大一已有的成績發給他并做了詳細的注釋,教學主管本身也是Quantitative Biology(定量生物學)這門課的負責人,我在這門課已經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查看成績單后,他爽快的回復由于我的成績非常好,他很樂意幫我操辦這件事,接下來需要進一步詢問生命科學學院的負責人們。那么當然是沒問題的,不久后我就收到了正面的答復,如果我想在大二一開始轉入,那么這件事沒問題!
我便正式在官網遞交了轉專業申請,到今天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在學校職工和我的努力下已經徹底達成。由于兩個專業畢業年限都是本碩連讀四年,我也不需要對現有的簽證做改動。總結下來,我認為我成功的要素是合理的溝通,優異的成績,以及4/8門課的重合度。最后我要聲明的是,地球科學部門是一個友愛溫暖的大家庭,教學質量也很高,非常推薦感興趣的同學加入,我轉出是因為我對除了古生物的其他地質課程缺少興趣,且希望保留學習現生動物學的機會。
最后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個人對于有志科研的學弟學妹的一些建議。在高中本科這種科研的極早初期階段,首先要減少以產出為導向的功利性思想。其次不要早早的把自己的研究方向框定死,而是要多去探索多去試,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此外要先把課內的成績搞好,不說別的,一等學位是最底線,課內的都搞不好搞啥課外的,這不是分不清輕重緩急嗎?
有空時自己多去讀文獻,也是同樣的廣泛涉獵,讀得多了你才有思考的基礎,讀得多了你才會寫,畢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要多去多思考為什么,而不是還陷于初高中時的填鴨教育等著老師給你喂飯吃。要注重全方面能力的發展,比如做生物的,除了要注意培養自己做濕實驗的技能,也要提升干實驗生信的技能,還有做presentation,出野外等等。
最后,要敢于嘗試,自己去尋找科研機會,大部分教授們是很樂于培養提攜后輩的,畢竟干咱們這行的都是真愛,但是千萬要注意郵件禮貌,優先聯系本校老師。
今年暑期,我就來到了中科院動物所一個實力強勁的院士組。還收到了本校老師的對于大二暑研回復以及著名的獅子學者克雷格派克教授的回復。需要注意的是英國不太支持大一就參與科研,但是大二可以,所以有意向的同學大一還是聯系別的國家吧。
本文最后,贈上中國動物學開山鼻祖秉志老先生的工作六律和日省六則以自勵,也希望能激勵大家。
本文作者/照片提供
王同學
培諾教育2023屆畢業生
倫敦大學學院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