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她幫助28名學生進行申請,其中申請牛津、劍橋的12人,在今年培諾教育14名收獲牛劍預錄取通知書的學子中,就有4人是經由她手。她帶領著培諾的外事團隊,為每一名培諾學子竭盡全力,讓無數學子走進夢寐以求的世界名校。然而,她也只是謙虛而低調地說:“我只是錦上添花。”她就是培諾教育外事團隊的領軍人——張靜馨。

留學之后,她投身留學教育事業
在幫助學子出國留學之前,張老師也是個留學生。瑞典,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一個美麗自由的國度,就是張老師曾經的留學之地。在瑞典上學時,張老師感到國外和國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完全不一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海外留學經歷讓她受益匪淺,那時她就特別想讓以后的中國學生也有機會去國外上學,感受一下這種蛻變。“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我感覺一個民族的強大需要依靠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來實現。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愿意用我的靈魂喚醒千千萬萬個靈魂,讓更多的學生能有機會去國外留學,學習先進的理念,學以致用,振興中華。”
正是因為擁有這樣博大的情懷,張老師義務反顧地投身留學教育事業。兩年的英語教師工作,六年多的留學顧問工作,張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希望化為現實,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走上了留學之路。
學生專心學習,“雜七雜八”的事交給她
每年,張老師要幫助將近30名學生進行名校申請,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能如愿進入世界名校。出國留學,不僅僅要看學生的成績,還需要掌握申請流程,修改個人陳述等等。但是,在培諾,學生們只需專心學習,學習之外申請大學的事情,張老師都會幫忙協助完成。張老師會提前和學生講一些留學相關事宜,比如時間節點、準備材料、注意事項等。在申請之前,張老師就會下達一些總的申請流程表和材料清單給大家。學生申請到哪一步,該做什么事情,她都會時不時地提醒他們。她還會提前給學生想辦法,比如報名參加游學團,讓他們提前融入外國環境,利于面試。

此外,她還會給學生們一些考雅思的相關建議,比如該怎么學,該選擇哪一類型的輔導課程,什么時候需要考出來,如果這個時間點沒有考出來,后續需要怎么調整等等。更重要的是,張老師會根據學生現有的已有成績做出后續申請的合理正確的預測和判斷,防患于未然。“我每天都會查看郵件,節假日也不例外,會為他們時刻關注著申請事項,我能幫學生做的,就不會去打擾學生。”有張老師的提醒和規劃,有張老師承擔起“雜七雜八”的事,學生才能心無旁騖、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習和申請。
承擔重任,她卻說我只是錦上添花
申請能否成功,個人陳述也非常關鍵。為了讓學生們的個人陳述趨于完美,張老師不僅會指導學生寫,還會幫學生修改,修改的過程會花很長時間,反反復復好幾遍,有一點糾結的地方就繼續修改,精益求精。在張老師幫忙申請的學生中,蔡舒婷獲得劍橋大學無條件錄取通知書,張昱彤、應鎧澤、黃文韜獲得牛津大學預錄取通知書。其中,張昱彤申請牛津時什么成績都沒有,完全靠一篇個人陳述來打動招生官。所以張老師反復為她進行認真的修改,幫她成功申到牛津。

此外,張老師還幫助許多幾乎不太可能申到理想大學的同學成功進入名校。比如培諾學子梁梁,如果考國內大學他可能三本都考不上,但通過學習A-Level,通過張老師的幫助,他考上了世界排名前50的昆士蘭大學,成為梁梁所在高中學生入讀大學排名最高。但對于自己所做的一切,張老師卻說,“我只是錦上添花,關鍵還是學生自己優秀,比如張昱彤的英語表達能力很好,蔡舒婷STEP卷三考到了最高等級S,應鎧澤很多單元成績都是滿分,而黃文韜是個很有數學天賦的孩子,他的PS簡直可以當范文。”
工作辛苦,但她還是滿滿正能量
對張老師來說,工作和生活并沒有嚴格的時間分界點。無論是上班時間,還是中午、晚上或周末休息時間,甚至是春節,她都會辦公。尤其是每年1月的牛津、劍橋出預錄期間,她和外事老師們都會加班到深夜。平日里,只要學生和家長有任何問題,只要她在線,她看到了都會回復。就像培諾學子坂本歡奈的媽媽說的那樣,“老師們很辛苦,兩年來一直陪伴孩子成長,很不容易。尤其是張靜馨老師,隨時找她隨時都在,晚上10點找她10點在,早上7點找她7點在,幾乎隨時隨地解答問題。”在張老師的辦公室里,可以看到好幾個獎杯和好幾幅致謝張老師及其團隊的錦旗。由于工作成績突出,張老師還獲得了2016年度培諾教育突出貢獻獎。

外事工作異常辛苦,全年無休,尤其是每年暑假新舊交替的時候,是張老師和其他外事老師最忙的時候。畢業生的錄取、做簽證、分流,新生的申請也同時開展。此外,青島的外事部門不僅負責青島總部的外事工作和整個集團外事的統籌管理工作,還包含分中心的協助工作,比如哪個分中心的外事老師人手不夠了,青島外事部就會外派老師過去支援,分中心無法解決的問題,也會交由青島總部處理。盡管工作繁重,但張老師從沒有倦怠過、厭煩過。當她坐在你面前時,散發出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親和開朗的性格,溫柔又有力的聲音,談話間隙還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
她說,整體大于全部
“學生能升上好大學,能去牛津、劍橋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第一學生個人能力要好,第二家長要費心協助老師工作,第三任課老師要教好學生,最后外事老師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正確合理的預測判斷能力。”在采訪中,張老師一直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她始終認為人不可能全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一項工作需要大家配合共同完成,眾人拾柴火焰高。 “有句話叫做整體大于全部。你看到的是一個整體的團隊,而不是每個人的所有成就之和。整體團隊所創造的價值遠遠大于每個人創造的價值的總和。”在張老師看來,她雖然幫助過許多學子進世界名校,但這絕非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外事團隊的功勞,是學生、家長和老師們集體的功勞。
2017年開始了,張老師也有自己的美好愿景。“希望接下來通過我們的幫助,能讓更多學生進入世界名校。就像郭主任說的,我們是一個領路人。我們為學生搭建一個通往世界名校的梯子,為學生提供各種平臺,比如學習語言的平臺、模擬面試的平臺、筆試輔導的平臺。只要學生自己有夢想,愿意努力,我們就會幫他成為世界名校的學生。”張靜馨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學生竭盡所能的人。正是因為擁有她這樣的老師,我們的學生才能離夢想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