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大”的追求沒有止境,卻很少考慮適不適合自己。外在的環境只有和人的成長匹配起來才有意義。
在這一點上,曾在美國密爾沃基工程學院就讀的O同學最能感同身受。他選擇了走進“小”學校,并在多年的海外求學生涯中,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拼搏,和對家庭教養的踐行收獲了尊重和成長。讓我們一起聆聽他的美國留學成長故事。
是安穩地在國內讀“一本”?還是放棄錄取再戰留學?O同學選擇了后者。2011年的高考錄取結果公布之后,他并沒有如愿考上國內的985、211重點高校。雖然被一本院校錄取,但是他和父母仍然認為在普通高校“混”4年的意義不大。他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對國內高等教育有更客觀的認識,所以決定給孩子開辟一條留學路。
因為業務緣故,O同學的父親曾與青島培諾教育的負責人有過交流,并對他們的規范性和申請經驗很認可,所以暑假期間決定帶孩子過去嘗試一下。這樣既不耽誤大學入學,又可以初探留學路。沒想到幾節課之后,O同學就決定放棄已經在手的一本院校錄取通知書,專心轉戰留學,因為他覺得這條路更適合自己。留學精品班的第一次“試水”,在O同學和伙伴們的努力下喜獲“開門紅”。他學習的是A-Level課程,在2年的學習和考試后便能申請國外高校,但這個時間對于O同學來講,還是太長。說來巧合,就在那一年,培諾教育首次嘗試向參加過高考的優秀學子推出1年制的精品課程,把原有的課程壓縮提速,這為O同學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到培諾之前還會有點擔心,課堂里其他同學會不會都比自己小,可沒想到大家基本都和自己同齡,普遍都是不甘心國內高考的結果,想沖擊更好的學校。”O同學回憶說。大家因為目標一致,并且志趣相投,所以學習成績也在互相鼓勵和幫助下穩步提升。再加上所有培諾老師的專業和用心,最終這個班級所有人都收獲了理想大學的offer,去了英國和澳洲等英聯邦國家,唯獨只有O同學選擇了美國。
申請難度大、考試科目多、部分學校名氣不及英國……在重重問題之下,為什么O同學還是選擇了美國?答案是因為格局和理性。在進入培諾之前,其實他并沒有想好去哪個國家,最終是在理性的權衡之下才做出了決策。從所選專業角度講,美國在工科方面擁有更加扎實的基礎教育水平,并且在理論體系和實驗室等方面更勝一籌;從就業角度講,那時只有美國可以在畢業后直接申請3年的工作簽證,而那時的英國留學生卻只能選擇回國。而且密爾沃基工程學院還給予O同學每年2萬美金的獎學金,并且同等轉換了A-Level的6門學科的學分,在成本和進度上都讓他占到了先機。而之后的發展也如他所愿,正是這所“小”學校,給了他更大的成長空間。
02
O同學原本只想把密爾沃基工程學院作為知名大學跳板,沒想到卻在這里“落地生根”。相比其他更大更知名的大學,密爾沃基工程學院其實更適合他這樣性格內斂、專注務實的學生。因為校園規模小,導致師生比例達到一比十幾,使得各科老師幾乎熟悉每一位同學。再加上他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課后也與老師互動頻繁,很快就成為老師們眼中的“重點”學生。這在那些一堂課動則上百人的名校里,幾乎是不可能的。結果O同學在這里獲得了更多的專業成長和兼職實習機會。他的大學四年如魚得水,不僅打消了中途換校的想法,還給這所學校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他一手創辦中國學生會,給后來者留下“根據地”。剛到美國的O同學人生地不熟,并且因為這所學校里中國學生稀少,所以也沒有學長可以“指路”,這一度讓他很迷茫。好在學校宿舍的鄰居們都是一些民風淳樸的美國同學,在他們的幫助下,O同學理清了生活和學習各個方面的線索。慢慢地,他的美國求學路才算走上正軌。但曾經那種孤獨和迷茫讓他意識到,自己應該為后來的中國留學生做點什么。最終,他決定組建中國學生會。很幸運的是他的想法得到了老師們的大力支持,不僅在芝加哥的留學大使館成功注冊,還舉辦過多屆本社區的中國留學生好聲音和春節晚會等活動,社團活動做得風生水起。前人栽樹后人乘涼,O同學創辦的學生會在疫情期間扮演了重要角色。雖然他已經本科畢業多年,但是一直關注著學生會的進展。現任的學生會主席是他當年第一次招新入會的“小學弟”,現如今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學生領袖。在今年美國疫情迅速蔓延的時候,芝加哥留學大使館聯絡到了該學生,通過他從祖國運送過來的防疫物資發放到每一個在校的中國留學生手里,并且在群里隨時統計在校學生信息,確保每一個中國學子都能沐浴在祖國的關懷之下。O同學深感欣慰的同時,回憶起創辦學生會的過程,他說:“那一年我既要準備考研究生,又要做社團帶新生,還要做兼職,過程中充滿了挑戰和成長,這是我大學生活中最充實的一年。這所學校給了我這種內向的學生更多機會和平臺,徹底把我的潛力激發出來了。”O同學用親身經歷重新詮釋了那句話——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本科畢業后,O同學成功地申請到了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生,并在2年后成功就業,至今一直從事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工作。說起現在的工作,他笑稱當初選專業的眼光還是差了點,在當時曾是就業熱門的機械工程專業,到了現在已經成為夕陽專業。由于相關行業已飽和,并且技術突破少,很多同學在研究生的時候就換了專業方向,而他依舊在堅持深耕,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了。幸運的是他找到了眼下十分熱門的無人駕駛領域的工作,可謂是機械工程領域里的朝陽行業。回顧找工作的歷程,他承認自己的專業積累和研究生學歷起到了關鍵作用。而當談及考研的經歷時,他卻迫不及待地給我們講起了那10封校長推薦信的故事。
03
能讓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品質有很多,其中有一項關鍵品質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有教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O同學一直遵從著很多內心規則——有誠信、懂禮貌、講究禮儀。他在本科階段無論是和同學相處還是和老師交流,都保持著謙遜和禮貌,從不失禮節。例如每次和老師約見,都是提前寫郵件預約,得到答復后準時前往;進門前必定敲門等候,直到老師開門后才肯進入。這些待人接物的細節讓他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在申請研究生的時候,校長親自為O同學寫了推薦信。“這位校長也是我曾經的輔導老師,在多次學生會舉辦的活動中都有邀請他出席,后來他晉升為校長,我們的師生關系一直很好。”歐陽說。
在美國考研,每申請一所學校就需要一封推薦信,內容又不能雷同。O同學一共申請了10所,沒想到校長就在百忙之中寫了10封推薦信。每次想到這里,O同學心里都有說不出的感激。既然談到了教養,就不得不提及O同學的家庭教育了。他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從小就對孩子管理得很嚴格,規定了很多人生底線。例如不能抽煙、不能動手打女孩子、不能頂撞老師等等。在O同學出國留學之前,父母特地再次囑咐道:“離開父母不意味著可以‘自由發揮’,要有底線。我們允許你在努力過后做得不好,但是不能容忍你在學業上不誠信。走出國門不要忘記,你不僅代表著你自己,還代表著你的家庭和你的國家。”這些話他一直記在心里。后來,他又向我們講述了畢業典禮上難忘的一幕。按照慣例,在典禮上校長會和學生們握手合影,但握手的時間普遍很短,而輪到O同學的時候,校長卻握著他的手說了很多話。校長拍拍他的肩膀說:“很高興你能申請到這個學校的研究生,你是個很有教養的人,祝你一切都好。如果父母來了,典禮結束后歡迎過來一起合個影。”聽到這些話,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是良好的家庭教育讓自己收獲了別人的尊重和認可。我們從O同學身上可以看到,一所學校的空間和名氣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內心格局的大小。任何一個人的身體里都隱藏著潛能,而合適的學校就是最好的“觸發器”。想要靠近成功,就要先用心打磨好自己的內在品質,并且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學識。只有這樣,才能如同O同學一樣,在與命運相遇的時候擦出絢爛的火花。